浏览:1123
《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解读
文章源自:新湖南金慧
城市愿景——
国家中心城市
“十四五”期间,长沙将建成综合实力更强、协同水平更高、城乡品质更优、民生改善更好、治理效能更佳的宜居乐业幸福城市,到2035年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,跻身国家中心城市行列。
城市定位——
四中心三城市
《十四五规划》首次对长沙发展的定位提出“四中心三城市”,即围绕打造国家中心城市、长江经济带核心增长极、现代化新湖南示范区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,全面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、国家科技创新中心、国际文化创意中心、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、内陆地区改革开放引领城市、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、宜居乐业幸福城市,当好实施“三高四新”战略的领头雁,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沙新篇章。
空间格局——
两个“1000”+东西南北中
聚焦建设1000万常住人口、建成区面积近1000平方公里的特大城市目标,进一步做大长沙城市空间容量和人口规模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长沙中心城区差异化发展战略为“东西南北中”:助推东部开放崛起,西部创新引领,南部融合发展,北部枢纽支撑,中部优化升级。
“东拓”,依托交通优势,拓展东部板块发展空间,建设成为对外开放门户、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。“西提”,依托科教优势,提升西部板块创新能级,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、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化品质城市建设示范区。“南融”,依托生态优势,加快南部板块融城步伐,建设成为世界级生态客厅、长株潭融城核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。“北进”,依托物流优势,推进北部板块开发建设,建设成为现代物流中心、消费电子产业集聚区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示范区。“中优”,依托功能优势,优化中心板块服务功能,打造城市服务中心、高端服务业集聚区和城市更新示范区。
产业格局——
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圈
《十四五规划》明确了一二三产业发展导向。提出要构筑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地、提升现代服务业高端化水平、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,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生态圈。
同时,对制造业发展提出“11224”目标,即打造1个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,1个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(5000亿级工程机械产业),先进储能材料等2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、2个5000亿级国家级园区(长沙高新区、长沙经开区)、4个全国产业基地(智能终端、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、功率芯片、生物医药)。
发展新引擎——
数字经济发展极
紧紧围绕“全省样板、全国前列”目标,突出“数字产业化”“产业数字化”和“治理现代化”,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攻方向,推动数字城市和实体城市同步建设生长,社会治理、公共服务、应急处置等领域智能应用全面深入开展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%,建成全国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市。
功能分区——
东开西创
东部开放崛起。高标准建设中国(湖南)自贸区长沙片区,做强航空城、高铁会展新城和长沙港片区增长极,打造“四小时国际航空经济圈”,搭建“空铁水”物流联动平台。到2025年,东部开放型经济走廊进出口总额超过2400亿元,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2%。
西部创新引领。推进湖南湘江新区、岳麓山大学科技城、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,谋划大科学装置,推动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,增强创新服务能力,争取布局国家实验室,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,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。
新发展格局——
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
构建新发展格局,关键是供给端转型升级与需求端扩内需、促消费相适应。长沙将适应居民消费升级需求,提高消费供给质量,激发消费潜力,提升消费集聚辐射带动能力,打造成为“消费之都”“时尚之都”“快乐之都”,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、特色鲜明的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8%左右。
区域协调发展——
大长沙都市圈
以长沙中心城区为极核,长株潭都市区为主体,周边区县(市)1小时通勤圈为重要组成部分,形成区域性城市空间聚集的大长沙都市圈。
大长沙都市圈以“一核一轴三带多点”为发展框架,一核即以长沙中心城区为极核,长株潭都市区为主体;一轴为湘江发展轴;三带为中部(京广)发展带,南部(沪昆)发展带,北部(渝长厦)发展带;多点主要包括长沙市长沙县、浏阳市、宁乡市,株洲市醴陵市,湘潭市韶山市、湘乡市、湘潭县,益阳市资阳区、赫山区,岳阳市汨罗市、湘阴县等地区。
城市品质——
四精五有
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,推动城市精准规划、精美建设、精致管理、精明增长,着力提升城市整体风貌,改善城市空间环境,让城市功能更加健全,城市风貌明显改善,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推进,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,打造更加有颜值、有气质、有内涵、有格调、有品位的宜居乐业的幸福城市。
生态环境——
人与自然和谐共生
构建山水辉映、城绿交融的生态空间格局,让好山好水好风光遍布星城大地;共建天蓝地绿、水清土净的生态宜居城市,实现“蓝天300天,全域水优良”;践行绿色循环、低碳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,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形象品质的“底色”、市民幸福生活的“成色”;构建多方共治、市场导向的生态治理体系,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。
民生福祉——
全龄友好的幸福城市
构建“劳有厚得”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,促进充分就业、公平就业,实现更高质量就业。构建“学有优教”的高质量教育体系,促进教育公平,提升教育质量。构建“民有所依”的社会保障体系,努力形成全覆盖、保基本、多层次、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。构建“病有良医”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,实现更加普惠的高水平“健康长沙”。构建“善育颐养”的抚幼养老服务体系,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,实现老有颐养。